北京暴雨已致11人死亡!古代北京如何排水?5分钟回顾3000年历史
3天内连续7次红色预警!北京连日暴雨,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资料图片)
从7月29日起,京津冀地区就迎来了罕见的暴雨天气,部分区域最大累计降雨量接近1000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超100毫米,降水时长一度持续70个小时。尤其是房山区平均的降雨量和门头沟区,平均降雨量超过了400毫米,远超过2012年引起了洪水的7·21北京特大暴雨的水平。
今年的暴雨如此猛烈,洪水也是在所难免的。根据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官方消息,海河流域永定河系永定河三家店水文站31日11时流量达到500立方米每秒,被认定为永定河2023年第一号洪水。除此之外,房山区也出现了洪水,许多街道、房屋被淹。更有甚者,门头沟区还有简易房屋被冲走。最令人悲痛的是,本次暴雨已经导致11人死亡……
降雨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暴雨虽然罕见却也不离奇。北京作为千年古都,自然少不了对排水系统建设的重视。由于自然地势的限制,北京市的排水流向总体上呈现西北向东南的趋势。但历代以来,随着我国先民不断总结经验、智慧,排水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很多人认为,先进的排水系统是伴随着现代科技出现的。这一点既对,也不对。确实有很多排水的技术是近代才出现的,但排水的理念早就已经出现。只要有降雨、乃至洪水,就会有人尝试通过人力改变自然,拯救生命。
北京地区最早的排水系统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目前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琉璃河古城。这座古城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这里在西周时期是燕国的初都。
在发掘和研究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对这座古城的设计科学性也有了新的认识,其中的许多设施构造都令人暗暗吃惊。下图展示的,就是琉璃河古城的一条排水沟。这条排水沟的底部用鹅卵石铺就,虽然如今已经残破,但其在三千多年前发挥的排水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从战国开始,一直到一千多年后的辽金,北京地区的古城普遍都建在原玄武区一带,这些古城不乏叠压的情况,这给我们了解古代北京地区的排水系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随着考古发掘的工作进行,许多被埋藏在地下的历史也逐渐浮出水面。
迄今为止,北京地区已经有20余座汉代城址被发现,可惜并没有明确的排水或排污设施重见天日。不过在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中,武阳台正中发现了排水的陶管。这里距离北京很近,因此按照年代推断,距此不远的汉朝时期,北京地区的古城应该也有一定的排水意识和技术。
在门头沟区龙泉务的窑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宽度近40厘米的陶水管。这根水管很可能代表了它所处的时期——辽代的排水技术,在对比了汉朝的相似设施后,历史学家认为,在这漫长的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北京地区的排水系统基本没有太大的发展。
辽代灭亡后,金代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以其为自己的首都。和前几个朝代相比,金代中都的排水系统建设相对更完善一些,尤其是城南侧的水关遗址,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的技术。金中都水关结构复杂,按照宋代建筑典籍《营造法式》建造,规模较大,该遗址也被评为1990 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到了元朝,北京就正式成为中原大一统王朝的首都了,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元大都。元大都规模比较大,并且奠定了北京老城区的选址和规划格局。作为这样的大都市,元大都的排水系统自然也不能落后,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系统更加完善,这也是北京城在历史上首次在建城的时候就同步考虑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水利先行的都城建设典范。
元大都在建设时,首先在地下按照自然地形的倾斜铺设下水道,装置排水设施。在地面上,元代也建设了不少排水设施,仅建都时外城的排水渠就有七处,并且不断新建,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元大都东、西城垣北段和北垣西段的三处水涵洞,至今仍作为市政排水通道用来向城外排水。
元大都的排水系统相对比较完善,再加上改朝换代期间北京城并没有遭受太大的破坏,因此明清两朝也沿用了元代的系统,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一些改造和修葺。
以明朝为例,在保留和疏浚了元大都的排水沟渠之余,他们还在明沟上加盖条石板,俗称板沟。利用街旁的板沟和暗沟(相当于下水道),就可以将雨水引汇于城内主要沟渠。
清朝人则启动了将板沟改建为暗沟的工程,并且北京内外的沟渠也有所增加。据记载,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时候,北京城有“内城大沟三万五百三十三丈”“小巷各沟九万八千一百余丈”,换算下来大沟总长达97.71公里,小沟总长达313.92 公里,可以说是比较密集了。
说到古代北京的排水系统,自然少不了要提到故宫。作为九五之尊的居所,故宫自然也不能每次下雨就积水,以致龙颜不悦。在排水方面,故宫的设计者也有着深远的思量。
从地势的角度看,故宫顺应北京整体的环境特点,呈北高南低的走势。故宫内部地势则呈中间高周围低的模式,略有坡度,便于排水。据介绍,故宫保留至今的古代雨水沟长达15公里,所有的排水沟渠都通往内金水河,后者又与城墙外的护城河相连,进入城市水系。
故宫排水系统中最引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所谓的“九龙吐水”了。在故宫三大点——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的台基底部,每一根柱子下面都有石雕龙头。这些龙头不仅有装饰的效果,而且内部是中空的,可以将上面的水排出来。一旦降雨量比较大,大量的雨水就会从龙头流出,颇有石龙吐水的感觉,因此被人们称为九龙吐水,成为了一道景观。
我国古人的智慧确实令人啧啧称奇,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但也有一些人由此神化了古代的各种技术,甚至还为此贬低当今的科技水平。最近几天暴雨,北京故宫内出现了积水的情况,网上由此出现了一种言论,认为故宫原本的排水系统非常先进,600年来都没有积水,如今在现代人的管理下反而出现了积水的情况。
实际上,这就有点过于迷信了。有记者采访了故宫的工作人员,后者介绍,在明清两朝,故宫每年三月都会进行清淤。尽管如今的故宫排水暗沟里确实存在塑料垃圾等现代物品造成堵塞,但目前每年春夏秋仍会进行三次清淤。更何况即便是在古代,只要查阅文献,也可以发现很多屋面漏雨、墙垣倒塌、院落积水之类的现象。
总而言之,我们承认中华先民有许多伟大的智慧,有一些甚至是今天我们无法复制的。但科技的发展总是会改善我们的生活的,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毫无疑问地能比古代保护更多的人。
即便有了现代的科学理念、技术和手段,面对暴雨和洪水时,依然难免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依然渺小。
未来的某一天,也会有后人像我们今天回顾古代北京排水系统一样,盘点今天我们的排水技术。希望到了那个时候,人类已经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郭明錤:常温常压超导体若能顺利商业化,将对计算器与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设计有颠覆性的影响
体验玩中“趣”学,三亚海棠区研学游的多种玩法
爱克股份:截至2023年7月31日,公司股东总户数为16,078户
排行
最近更新
- 北京暴雨已致11人死亡!古代北京如何排水?5分钟回顾3000年历史
- 零跑C11和C01的部分配置车型价格下调至高下调2万元
- 看图:惠誉剥夺美国最高级信评 美国国债期货在亚洲盘初走高
- 东方证券维持东方甄选“买入”评级 目标价56.05港元
- 小肯扬-马丁回顾利拉德71分:如果下半场不包夹他 他能得到90分
- 要是国内也出现了小费文化,你会怎么说?
- 李玟丧礼到火化一直状况百出,6个突发事件让人惋惜:走的不安宁
- 约9亿,迈瑞医疗拟收购IVD企业DiaSys 75%股权
- 零星分布浙南地区 带你认识“小骨架”的南方姑娘景宁木兰
- 7月份63只混基涨超10% 中邮格林嘉实等产品领涨
- 北京降雨超60小时!已致11人遇难27人失联!财险报案近7000件...
- 康斯坦丁第二季在线高清观看(康斯坦丁第二季)
- 以消费便利度提升经济活跃度
- 龙湖集团商业航道总经理李楠将退休,包伟接任
- 小米公益基金会捐赠2500万元驰援北京、河北暴雨救灾
- 【复盘】世界二流偏下水平!中国女足想破局惟有学习日本
- 杨贵妃已被赐死,为什么日本的山口百惠说她是杨贵妃的后代?
- chateldon,水的品牌都有什么?
- 将东坡文化潜移默化到家庭教育
- 郭明錤:常温超导体将颠覆产品设计 iPhone可匹敌量子计算机
- 消失的手机门店
- 荷兰瓦登海起火货船火势熄灭 将被拖至港口善后
- (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遗憾出局:“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小女...
- 记者深夜直击涿州救援现场:多处积水、内涝严重
- 修复行情仍在延续(8月2日早评)
- 7月沪深两市IPO零申报 审核注册全面放缓
- 央行: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 女性衰老“时钟”有望被拨慢
- 阳煤化工:8月1日获融资买入109.40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4.37%
- 四大养猪巨头签“君子协定” 为何违反《反垄断法》?